“鏈上”發力 “楓橋”潤心
鎮江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園產改聯盟激活發展新引擎“園區推出的‘職稱引航直通車’服務太到位了!從政策解讀到材料申報,全程都有專人指導!”昌和化學新材料公司總經理余新偉的感慨,是鎮江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園通過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聯盟(簡稱“產改聯盟”)精準服務企業、賦能人才成長的一個生動縮影。今年4月,在鎮江經開區總工會的關心支持下,園區成立了新材料產業鏈產改聯盟,匯聚37家重點非公企業工會組織及11家新材料產業鏈黨委成員單位,以獨特的“鏈上產改”新機制,成為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支點,著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園區樣本。
黨建鑄魂,構建“鏈上產改”新機制
“如何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改實效,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課題。”新材料產業園黨委書記顧祥剛道出初衷。園區緊密圍繞“產業強市”戰略,創新實踐以黨建帶工建、以產業鏈黨建促產改的“鏈上產改”新模式。
這一模式的核心是“一核五融、六位一體”工作法:以黨建為堅強核心,將產改深度融入營商服務、科技創新、人才培育、權益保護、職工關愛五大領域,并實現各項工作的一體化推進。目前,園區黨委下設的46個黨支部和37家工會組織,已實現除園區本級外外資與民營企業100%覆蓋,服務著逾11000名產業工人。
在鎮江經開區總工會的指導下,園區創新設立了產改工作站和“三員”制度,構建起“5+3+N”網格化推進體系。五張企業網格覆蓋全域,產改指導員、觀察員、聯絡員精準對接,聯動園區內眾多企業,確保產改任務落地生根,加速鍛造契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智慧賦能,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園區將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度融入產改實踐。依托智慧園區平臺,構建“一中心五網格”服務響應機制,確保“企業提報問題后,集成中心第一時間響應,24小時內反饋,形成長效跟蹤”。每個網格配備專家團隊,推動網格員“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網”的矛盾化解和問題處理閉環。
圍繞“宜企幫辦”服務理念,園區打造“1+5+N”網格化服務體系,探索“企業點單、部門接單”機制。機關干部常態化開展“鏈上百企”走訪,人均服務5至7家企業。同時,組建新材料專家人才庫,促進企業間科技、安全與人才合作,形成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良性生態。今年以來,聯盟網格走訪收集企業各類問題47個,幫辦滿意率高達97%以上。
靶向育才,全過程驅動技能提升
產改聯盟緊扣產業需求,集成市、區兩級惠企政策資源,著力構建“紅色引領、產教融合、價值激勵”的人才引育生態。
聯盟將思想引領置于首位,通過專題講座、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思政教師進企業”等形式,增強產業工人的政治認同感和歸屬感。打造紅色安全文化長廊,將紅色基因與安全生產理念深度融合。
在技能提升方面,園區精準施策,與多所職業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舉辦“圌山杯”化工技能競賽、鉗工技能競賽等“一賽雙證”活動。此外,新材料產業園工會聯合會作為鎮江市唯一擁有工人職稱評定權限的基層單位,其“職稱引航直通車”服務為產業工人打開了便捷的職業發展通道。
全鏈賦能,推動產業生態轉型升級
作為連續7年躋身全國化工園區30強的產業高地,園區堅持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聚焦高端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兩大領域,以“全鏈賦能”推動綠色轉型。
在智慧化管理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的安全、環保、交通、能源等數據,通過“一張圖”統攬全局,“一套系統”實現全域封閉管控,顯著提升園區的安全水平和運行效率。
深化“需求、資源、行動”三張清單,園區推動鏈上企業資源精準對接。支持正丹、貝斯特、常青樹等龍頭、“鏈主”企業突破關鍵技術,提升產品附加值。面對外部挑戰,企業積極拓展國內及東南亞市場,今年上半年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9.6%。同時,園區創建“無廢園區”,探索“低碳”“零碳”發展路徑,并著力搭建“鏈上創新”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融通發展。
暖心護航,全方位關愛維護工人權益
在共享空間內,法律維權、康乃馨服務站、心理咨詢等服務一應俱全。健全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暢通了職工訴求表達渠道,構建了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今年以來,產改聯盟已為安全崗位工人提供多場安全知識培訓,并開展職工心理輔導講座。
同時,園區工會聯合會將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特別是安全保障作為首要職責,通過職代會、集體協商等形式積極參與。一張“暖‘新’四季”活動全年計劃表,排滿了涵蓋權益保障、安全防護、文化潤心等各類活動,從職業病防治下基層到安全生產月,從重點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交友活動到新設立的“零距離直播間”,園區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將全方位關愛延伸到產業工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過‘鏈上產改’機制的深入實踐與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園區化應用,新材料產業園將不斷激發產業工人的創造活力,凝聚發展合力,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新材料產業園工會聯合會主席門越說。(來源:江蘇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