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縣總工會創新“微履職”模式推動工會代表委員履職提質增效
一、推薦理由
泗洪縣總工會聚焦工會代表委員履職“虛化”問題,以“小切口破題、易操作落地、顯實效固本”為核心準則,通過創新“微履職”模式、優化履職流程、強化能力支撐與陣地建設,構建“調研—提案—辦理—反饋—成效轉化”的履職閉環。該案例覆蓋產改企業、新就業形態行業、社會組織、機關事業單位四大領域代表委員,依托線上履職系統與線下“工會代表委員工作室”,實現履職從“形式化”向“實質化”轉變。2024年以來,2件提案被省總列為優秀工會代表提案,提案質量、履職效用及職工信任度顯著提升,為基層工會代表委員履職提質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路徑。
二、案例情況
一是聚焦“小切口”,開展“微履職”行動,破解“履職無方向”難題。部分代表委員對“必須干什么、應該怎樣干、如何干得好”缺乏清晰認知,在職工需求調研、權益維護、提案撰寫等工作中,存在“被動應付”心態,主動履職、創新履職的意識薄弱,難以精準對接職工需求。明確“微履職”任務。組織代表委員每人每年結對1個基層工會,圍繞職工福利待遇、工作環境、職業發展等熱點,通過面對面交流、問卷調研開展“微調研”,形成小調研報告,精準捕捉職工“微需求”;同時以“一個小提案、一次小調解、一場小宣講”為抓手,積少成多積累履職實績,避免履職“大而空”。錨定“微履職”目標。將“微履職”成效與職工實際問題解決掛鉤,要求每個“微提案”聚焦1個具體問題、“微調解”化解1項實際矛盾、“微宣講”覆蓋1個職工群體,確保履職成果可量化、可感知。
二是突出“易操作”,優化履職流程與協作機制,破解“履職效率低”難題。代表委員多分散開展工作,缺乏按領域分類的協作機制,跨領域經驗共享、資源整合不足;同時傳統履職流程缺乏高效支撐,提案辦理無專門跟蹤督辦渠道,易出現“提而不辦、辦而不反饋”的情況,履職效率與質量偏低。搭建線上履職平臺。依托“江蘇工會服務網”“工會代表委員網上履職系統”,建立提案辦理跟蹤督辦機制,組建專門工作小組負責提案接收、分辦、督辦、反饋,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打通提案辦理“閉環”。組建分類履職小組。根據代表委員專職專長與領域,劃分產改企業組、新就業形態行業組、社會組織組、機關事業單位組四大履職小組,每季度召開1次座談會,推動小組成員交流經驗、共享資源,聯合開展調研、撰寫提案,提升履職協作性。
三是注重“顯實效”,強化能力培訓與陣地建設,破解“履職能力弱”難題。部分代表委員缺乏政策解讀、職工權益維護實務、提案撰寫等專業能力,調研浮于表面、問題分析不深入,導致提出的提案針對性、可行性不足;無固定履職陣地,與職工的常態化聯系渠道不暢,履職成效難以轉化為職工可感知的成果。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定期組織代表委員參加政策法規解讀、職工權益維護實務、提案撰寫技巧等專題培訓,提升其政治素養與專業履職能力,確保“會履職、善履職”。打造線下履職陣地。在開發區企業建設“工會代表委員工作室”,將其作為聯系職工的前沿陣地,常態化開展職工意見收集、矛盾糾紛調解、政策法規宣講等工作,推動“履職場景下沉”,實現“事事皆履職、處處顯服務”。
(現場認證:省總工會組織部 鞠保全,審核:吳雄剛)